【滕州市典型案例】滕州市界河镇东曹西村:信用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滕州市  浏览次数:277

一、基本情况

界河镇东曹西村户籍326户、1232人,以农业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滕州市首批统筹推进美德和信用建设示范村一类村。该村探索以信用积分制为抓手,推行“美德信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模式,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美德信用积分超市,将信用管理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村内建有孟氏旧居、美德长廊、信用长廊,弘扬守信传统美德,形成“人人争信用、户户创文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动态化村民信用档案。坚持党建引领,村党支部牵头制定《东曹西村村民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围绕遵纪守法、环境卫生、公益服务、家风建设、集体事务参与、产业发展贡献6大维度,设置20项具体指标。为村民建立动态信用档案,实行季度评分公示制度。同时,设立“党员信用先锋岗”,由党员带头参与积分申报、审核,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为乡村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构建双向激励约束机制。正向激励体系。设立美德信用超市,货架陈列粮油副食、清洁用品、农具农资等50余种商品,村民可通过“线上微信群预约+线下兑换”双轨模式使用积分。同时推出“积分+服务”模式,联合周边商户提供餐饮、家电维修折扣等服务,拓宽积分使用场景。对年度信用评分前20%的家庭授予“五星级文明户”称号,在村主干道悬挂荣誉牌,并优先推荐参与镇“道德模范”评选。反向约束措施。对不履行村规民约、拖欠集体费用等行为,扣除相应信用积分;对连续三个月评分低于标准线的家庭,进行指导帮扶,提高思想认识,督促及时改正不良行为。

(三)拓展多场景信用应用模式。1.信用+产业发展:推行“党建+信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借助普惠金融“进万家”活动,推进“诚信之星”评选和快捷授信工作,破解农户融资难题,支持特色产业发展。2.信用+矛盾调解:组建“信用调解员”队伍,由高信用村民参与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矛盾调解,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积20分,以此提升调解积极性。3.信用+移风易俗:将红白事简办、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体系,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三、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党支部搭建平台,以信用积分为抓手,引导居民参与村居活动,强化了与群众的联系,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公益服务等活动获取积分,形成党群携手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是激发群众参与为关键。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通过问卷调查、村民代表座谈会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例如,针对老年人提出的“积分兑换日用品不便”问题,开通“子女代兑”服务,切实将信用权益与村民实际需求深度结合,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治理效能转化。

三是立足因地制宜为原则。结合本村产业特点与治理需求设计信用指标,如针对人居环境整治难点,将“庭院美化度”纳入环境卫生积分,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改善;针对特色林果种植户,设置“新技术应用”“秸秆禁烧”等产业贡献指标。同时,根据村民结构差异,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设置“基础分保障机制”,确保信用体系与乡村发展实际相匹配,增强信用体系的适应性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