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典型案例】滕州市柴胡店镇“积分制”让美德信用可量化能兑换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滕州市  浏览次数:366

一、基本情况

柴胡店镇聚焦基层治理中美德建设、纠纷化解、移风易俗等关键环节,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将信用建设与群众日常行为相挂钩。目前已打造12个村级积分制管理创新示范点,通过“积分超市”“美德信用银行”等载体,实现美德信用“可量化、能兑换”。截至目前,全镇累计评选各类先进典型310人(户),兑现积分奖励物品价值2.4万元,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信用建设的主动性,推动形成诚信向善的良好风尚。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设定积分指标。围绕美德建设、纠纷调解、移风易俗等8大类30余项内容设定积分标准。其中,村民参与邻里矛盾排查、协助化解纠纷的,每次给予5~10分;成功调解复杂纠纷的,额外奖励15~20分;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给予30~50分;被评为“文明家庭”“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的,奖励50~100分。

(二)规范积分管理流程。成立村积分评审小组,负责积分申报、审核、公示等工作,每月通过村务公开栏公示积分明细,确保公平透明。同时,开发线上积分管理模块,支持群众线上申报积分事项,提升管理效率。

(三)丰富积分兑换渠道。在村级设立“积分超市”,积分可兑换洗衣粉、酱油等日用品;依托“美德信用银行”,积分还可用于抵扣部分服务费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信用积分的价值。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核心。通过积分制将信用建设与群众利益直接关联,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实惠,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二)精准对接需求是关键。积分指标设置贴合乡村实际,聚焦群众关心的具体事项,确保积分制真正融入日常、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

(三)长效机制建设是保障。通过规范流程、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以及稳定的奖励兑现机制,增强了群众对积分制的信任度,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基层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