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典型案例】“美德信用积分制”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滕州市张汪镇探索推动全镇治理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5-07-28  来源:滕州市  浏览次数:1182

一、基本情况

张汪镇位于滕州、微山、薛城三县(区)交界处,古为薛国城邦,今为滕州门户,总面积86平方公里,64个行政村,人口8.7万,常住人口57731人。截止2025年6月11日,现有党组织137个,其中:党委2个,党组0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107个,党员2811名。

面对传统乡村治理中村民参与度低、激励手段单一等难题,张汪镇以“美德信用积分制”为突破口,于2024年启动试点探索,2025年全面推广“党建引领、三社融合、多元共治”治理模式。通过构建信用治理体系,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产业发展、文明创建等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积分,联动信用超市、商户联盟实现积分兑换与权益共享。目前,全镇已完成80%行政村覆盖,带动超3000户村民获得产业分红与信用奖励,信访量下降70%,成功构建起“守信受益、向善争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下的治理体系全域构建。成立由镇党委书记牵头的“美德信用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村级指导、积分管理、监督评估3个专项组,构建“镇统筹—村落实—户参与”三级管理闭环。推动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信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2000余名党员签订《信用承诺书》,带头开展环境整治、纠纷调解等志愿活动100余次,带动全镇10000余人次村民主动参与治理。同时,制定《张汪镇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办法》,细化文明行为、志愿服务等4大板块36项量化指标,建立“一户一电子档案”,通过镇政务平台与村级公示栏双渠道公示积分明细,实现管理透明化、群众零投诉。

(二)多方融合驱动信用经济发展。推动全镇20个合作社实施“积分+分红”机制,对积分排名前30%的社员给予5%-10%额外分红,并优先为高积分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联合30家商户成立“张汪镇信用联盟”,构建“积分兑换+信用借贷”服务体系,村民可凭积分兑换农资农具、享受购物折扣,秋收后以农产品或积分偿还物资。2025年,全镇累计发放兑换物资价值10万元,高积分村民享受农资采购9折、农产品收购溢价5%等优惠,有效激活乡村信用经济生态。

(三)多元场景构建信用实践网络。按照“一村一超市一阵地”标准,改造20个“美德信用超市”,设置积分光荣榜与典型案例展示区,打造“物质兑换+文化浸润”的立体化信用场景。组建“红纽带”志愿服务总队及8个分队,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日”“每月惠民大集”等活动计划,以“参与1小时积3分”的激励机制,带动全镇开展志愿活动60余场,参与人次超5000,推动村庄卫生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

(四)多维激励强化价值认同。推行“信用+公共服务”普惠政策,对积分500分以上村民给予镇卫生院专家问诊等权益;800分以上享受农商银行贷款优惠政策;1000分以上可评选年度“美德信用之星”“诚信家庭”等荣誉,将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2024年首批表彰50户“信用示范家庭”,形成“积分换荣誉、荣誉促践行”的良性循环。

三、经验启示

(一)试点先行是推广基础。通过“先试先行—总结优化—复制推广”路径,避免“一刀切”,已完成10个村制度移植,确保政策贴合各村实际,为全域覆盖提供可借鉴经验。

(二)利益联结是长效关键。将积分与产业分红、公共服务、荣誉表彰深度挂钩,让村民在“积信用—得实惠”中形成行为惯性,为治理模式注入持续动力。

(三)文化浸润是认同保障。通过信用阵地建设、典型案例宣传等,将抽象美德转化为可感知场景,92%的参与村民认可“积分制让文明有了看得见的价值”,夯实乡村治理群众基础。 

下一步,张汪镇将建立镇域积分互通机制,推动跨村信用权益共享;将积分制纳入村规民约,完善长效保障机制,持续深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