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典型案例】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全链条”信用修复服务 助企“增信减负”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滕州市  浏览次数:139

一、基本情况

针对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的失信主体数量多、信用修复认知不足、需求差异化及传统流程低效等问题,滕州市卫生健康局积极采取举措,助力失信主体重塑信用,近两年来,共指导61家单位完成96条信用修复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滕州市卫生健康局深入研究辖区实际情况,确立了“局分管领导牵头、业务科室指导、市疾控中心相关科室具体承办”的工作机制,安排专人指导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定期梳理行政处罚企业名单,依据失信程度、处罚类别、处罚日期等要素对企业分类管理。按照“谁处罚、谁通知、谁指导”的原则,明确各综合执法队信用修复责任。

(二)开展宣传培训,提升信用意识。一是定期组织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信用修复知识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指导与实操能力,定期分行业组织口腔医疗机构、医疗美容机构等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1100余人次;二是推行“执法+宣传”模式,在“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工作中,同步开展信用修复政策宣传与操作指导,引导失信主体及时整改违法违规行为,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提升信用水平;三是利用“卫生监督宣传月”契机,通过发放资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主题宣传,现场普及信用修复知识、解答疑问;四是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推送政策信息,并在政务窗口设置宣传二维码,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信用修复政策指引与咨询服务。

(三)坚持“两书同达”,强化工作落实。积极推行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工作机制,以“一处罚一告知”为原则,在向行政处罚相对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明确告知该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公示的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条件和流程等详细内容,实现了信用修复服务的关口前移。帮助失信主体第一时间了解信用修复的重要性、修复流程和有关政策,引导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

(四)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信用修复工作动态跟踪机制,定期开展信用修复自查工作,及时核查修复进度,全面掌握辖区内信用修复工作整体情况。引导失信主体主动整改违法行为,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帮助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主体开展信用修复;提醒满足信用修复条件却未主动申请的主体进行信用修复;指导因申请材料不规范被退回的主体完善申请材料,不断提高信用修复满意度。

三、经验启示

(一)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基础。明确的工作流程与责任分工是做好信用修复工作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能保障信用修复工作有序推进。通过梳理待修复信息、建立提醒台账、多渠道通知修复等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信主体及时得到提醒和帮助,信用修复工作才能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各项制度才能真正落实。

(二)宣传引导提升重视程度是关键。利用各类平台发布政策解读和提醒信息,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培训,让失信主体更直观地认识到信用修复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际作用,有效提升了失信主体对信用修复政策和流程的知晓度,提高了信用修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诚信经营意识。

(三)提升修复效能优化服务流程是核心。在信用修复工作中,为失信主体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指导帮扶至关重要。通过提升信用修复办理效能、优化信用修复环节,减少失信主体在整改复核、证明出具等环节时间,及时解决失信主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提升了信用修复工作的便利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