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典型案例】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强化企业科研诚信建设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滕州市  浏览次数:214

一、基本情况

科研诚信是企业创新的生命线,强化企业科研诚信建设不仅是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良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滕州市科学技术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署,以“制度筑基、监管护航、服务赋能”为路径,将科研诚信建设贯穿企业创新全链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县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主要做法

(一)政策宣贯,筑牢诚信建设“思想基础”

落实《山东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枣庄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明确科研诚信的建设要求、承诺事项、评价指标、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及惩戒措施,实行信用承诺制度,组织所有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科技奖励、参与创新平台建设的企业和科研人员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明确了企业在项目申报、数据报送、经费使用等环节的诚信责任。建立分层分类宣传机制,深入重点单位,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解读《山东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枣庄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剖析数据造假、虚报经费等典型案例;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座谈培训、精准辅导,推动诚信理念融入企业研发管理核心价值观。

(二)全链监管,织密信用防控“监督网络”

将信用审查嵌入科技创新管理各环节,实现“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惩戒”闭环管理,将单位及研发人员的历史信用记录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推荐、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申请等环节,实行信用查询前置。加强科研全过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重点关注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项目进展真实性、目标任务完成度等,严防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滥用经费等失信行为。验收评价时,将诚信履约情况作为核心指标之一。对经查实存在科研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不仅视情节采取通报批评、终止项目、追回经费、取消一定期限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还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大幅提高失信成本。通过联合审计机构开展专项核查,重点监管研发经费归集、科研记录完整性等内容。

(三)创新举措,激活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秉持“守信受益、诚信赋能”导向,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利用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日等契机,广泛宣传科研诚信典范,曝光典型案例,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对信用评价优良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推动行业自律,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制定行业科研诚信公约、行为规范,开展行业自查自纠,推动形成行业内部自我规范、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良好机制。

三、经验启示

滕州市科学技术局通过加强科研诚信宣传、强化流程监管、推动信用赋能,形成崇尚创新、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1.政策宣贯筑牢思想防线。只有让科研单位、科研人员详细了解科研诚信的建设要求、承诺事项、评价指标、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及惩戒措施,以及各环节诚信责任,才能筑牢思想防线,从源头遏制不端行为的发生。

2.全链条监管提高失信成本。科研诚信不能依赖个体自觉,必须构建覆盖全流程的监管机制。事前预防,组织签订诚信承诺书,明确违背承诺的后果,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事中管控,加强科研全过程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有效降低失信风险。事后惩戒层面,对存在科研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采取惩戒措施,提高失信成本。

3.创新信用应用赋能机制。优先推荐信用评价优良的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形成行业内部自我规范、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