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动态】“信耀齐鲁会客厅”第九期:解码山东信用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8月25日,“信耀齐鲁会客厅”第九期节目上线。本期以“从政策文本到生活场景——信用文化的山东实践”为主题,汇聚多方力量共话信用建设: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韩芳解读信用文化内涵并梳理山东信用政策演进,德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金信用科科长李佳林分享地方创新实践,青岛格兰德信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申薇介绍“信用上合”平台助企出海的做法,山东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郭亮从数据科学视角剖析信用体系支撑逻辑,四位嘉宾共同呈现了山东在信用文化建设中的多维探索与丰硕成果。
韩芳指出,信用是社会有机体重要要素,在多个领域作用显著,而信用文化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需厘清其内涵与作用机制。不同学科对信用解读不同:经济学重市场交易守信,社会学重社会交往守诺,法学重合同履约。信用文化一般是信用行为在社会意识层面的反映,狭义指信用精神等抽象内容,广义还包含信用制度等,生活中亦有诸多体现。信用文化借“声誉机制”激励履约诺践、构建良好社会生态。“先诊疗后付费”“志愿服务兑养老餐”等惠民场景,“两书同达”“鲁小信”等便企应用,无不体现着山东正将信用文化在制度落地与民生服务中充分彰显价值,让信用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群众生活的“润滑剂”。
李佳林介绍,德州在信用建设实践中,既注重将政策文本转化为实打实的便民利企举措,也着力通过柔性文化宣传厚植诚信土壤,实现“硬政策”与“软文化”的协同发力。在政策落地层面,德州市以“信用审批”为改革突破口,推行“信用+承诺+容缺”三联动改革,将传统“受理—审核—办结”流程重塑为“信用承诺—办结—核查”,以服务前置换取审批效率。出台全国首部信用审批领域地市级政府规章《德州市政务服务信用信息应用办法》,明确事后监管标准,违诺企业或个人将被纳入“违诺制约名单”,目前该模式已覆盖2000余项事项,“信用越好、审批越容易”成为共识。在文化建设层面,德州以“打造全国诚信文化建设新高地”为目标,多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活动,连续五届评选诚信典型并给予激励,还发挥产业优势拍摄 15 部信用题材影视作品获98项大奖,让“大德之州,诚信之城”名片愈发响亮。
在山东信用文化建设的实践版图中,除了政务服务领域的政策落地与文化层面的氛围营造,产业赋能维度同样成果丰硕。申薇介绍,为破解企业跨境贸易中市场开拓、风险评估等难题,2021年上合示范区联合格兰德推出“信用上合”平台。平台构建了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6亿多家企业的超级数据库,数据总量超100亿条,在上合国家对活跃企业覆盖率达80%以上,有效打破信息孤岛;为优质企业提供国际信用认证与增信融资服务,同时主导制定“上合码”等系列标准,输出中国跨境信用标准。未来平台将持续完善数据库、深化上合组织框架内信用合作、加强推广服务,让信用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护航者”,在逆全球化浪潮中搭建起连接全球贸易的新纽带。
如何理解“人文科技共生型”信用生态,如何用技术打破壁垒、以自治激发活力?郭亮在节目中分享了威海文登爬山街早市与农村信用建设的具体案例,深入拆解了信用体系如何在基层场景中落地见效。针对爬山街早市商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困境,联动多方资源,将商户的微信交易记录转化为系统规范的“信用档案”,通过分析商户的经营规律、客户复购率等关键数据来评估其信用水平,帮助商户顺利申请贷款,解决了经营资金难题。为解决农产品质量信用问题,构建“田间信用链”,选党员农户为“信用种子”,用区块链记录种植过程,更创新“邻里见证”机制与“信用理事会”,发动村民自治监督,实现从田间到早市的信用链条打通。郭亮表示,未来将推广“党员示范+村民自治+技术赋能”模式,让信用评估成为对诚信生活的温暖回应。
本期节目通过政策解读、地方实践、产业赋能与科技应用四大维度,全面展现了山东信用文化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的系统布局。山东正以信用为纽带,贯通政务、经济与社会治理,构建起“制度保障、文化浸润、科技赋能、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信用生态体系。这不仅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诚信动能,也为全国信用文化建设提供更多“山东经验”。
- 发布时间:2025/08/27
-
【山东动态】山东:构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4项机制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发布时间:2025/08/27 - 发布时间:2025/08/27
-
【山东动态】山东: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8/27 - 发布时间:2025/07/28
- 发布时间:2025/07/28